2011年度天文攝影師評選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以下這些照片皆是遴選自入圍作品。

 

 

圖為M31仙女座星系(NGC 224)/攝影師Terry Hancock。螺旋星系M31距地球250萬光年,位於仙女座中。在無月光的夜晚,M31用肉眼看上去就如同一團光的污漬,它是不用望遠鏡就可觀測到的最遙遠天體。但來自美國密歇根州的這位攝影師利用設置在自家後院中的天文台,揭示了這個包含上億顆恆星、灼熱氣體和黑暗塵埃的巨型漩渦星系細節影像。在今後的45億年時間中,仙女座將會與我們的銀河系發生碰撞,屆時它將會變得愈發燦爛。



多彩的月亮/攝影師Eddie Trimarchi。人們平素用肉眼所觀測到的月球會呈現出灰色的單調陰影,但在這幅不同尋常的圖片上,月球岩石和土壤中礦物質組成的差異使其帶上了清晰可見的顏色變化。



蛛網(蜘蛛星雲及其鄰近區域)/攝影師Marcus Davies。這張圖片展示了寬達3000光年的蜘蛛星雲,它距離地球17萬光年,位於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之中。星系之間線狀和簇狀發光氫氣在宇宙中縱橫交錯的巨大結構占據了圖片的主要部分。蜘蛛星雲是一片巨大的恆星溫床,有數以千計的恆星在此誕生,其中的某些恆星甚至要比太陽大上130倍。



春分/攝影師Juan Carlos Casado。這張拍攝於厄瓜多爾某處登高點的延時照片展示了地球在2010年春分時刻的旋轉。太陽從頭頂越過並漸漸西沉,它在天空中部留下了一條明亮的路徑。隨著天空慢慢變黑,恆星變得可見起來,地球的旋轉使它們繞著南北天極留下了圓形軌跡。



天空中的「隼鳥號」太空飛船/攝影師Kouji Ohnishi。2010年6月13日在澳大利亞南部拍到的「隼鳥號」 太空飛船返回地球。「隼鳥號」於2003年發射升空,其任務是為了探測小行星絲川(Itokawa)。「隼鳥號」於2005年抵達目的地,並成功降落在這顆小行星上,取回珍貴的小行星塵埃樣品後便返回了地球。圖中,太空艙摩擦所產生的炙熱光芒從右至左劃過了夜空,它的顏色和亮度隨著其穿過不同的大氣層而發生改變。



從激發態回歸基態/攝影師Ole C Salomonsen。挪威烏爾斯約德(Ulsfjord)山區的北極光,圖片的標題即揭示了這種奇妙自然光學效果的物理學原理。太陽風中的微粒與地球高層大氣中的氣體分子發生碰撞,它們將部分能量轉移,並導致分子中的電子達到激發態。當電子在返回到正常的基態時,氣體分子會發出各具特色的彩色光:氧氣為綠光,氮氣為紅光,這是大氣層中的最主要的兩種氣體。



獵戶座星雲區域/攝影師Fabian Neyer。這張獵戶座部分區域的深空影像展示了呈漩渦狀的粉紅氫氣雲和黝黑的星際塵埃簇。獵戶座星雲是圖中靠右側的光亮區域,它是夜空中最明亮的星雲之一,距離地球約為1250光年,在冬日的夜晚,利用肉眼就可以輕易觀測到它。位於獵戶座腰帶(左側)中的明亮恆星在圖中亦清晰可見,中心偏左正對粉紅氫氣雲的是馬頭星雲的微小輪廓。



約塞米蒂瀑布之上的月虹與星跡/攝影師Jeffrey Sullivan。照片長時間的曝光讓人產生了如同白晝一般的幻象,但實際上這是滿月帶來的光芒,它在約塞米蒂瀑布的霧靄中生成了一道彩虹。星跡是利用幾個小時的五百多次曝光綜合而成的效果。



宇宙之城/攝影師Fredrik Broms。這張挪威科瓦羅亞(island of Kvaloya)島的全景照片是由四張照片拼接而成,它展示了多種不同的天體和天文學奇觀。北極光如同光幕一般在大氣中閃爍,圖片中間一輪明月在雲層中若隱若現。而距離地球異常遙遠的昴宿星團在月亮之上閃閃發光,其他遙遠的恆星則高懸在北極圈的夜空中,讓這幅美景變得更加完整起來。



曼加亞的夜空/攝影師Tung Tezel。在位於庫克群島曼加亞(Mangaia)海岸附近的奧納奧阿村,南方銀河懸掛在山巔之上的夜空中。這幅全景圖是利用九次30秒鐘的曝光綜合而成的,大氣層中的水分讓恆星出現了漫射和彩色效果。


 

arrow
arrow

    Amy H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